這次來走觀音山林稍步道,將車停於凌雲禪寺停車
場,
(停車場旁小路可走到 尖山登山口,詳細資訊參考
沿著大馬路往上走,
快到前方轉彎處,路兩旁有數個機車、汽車停車位,
走到右邊機車停車位旁,這裡視野寬廣,也是賞景地
點,
由左至右,
2.
再往前走,旁邊為硬漢嶺主線步道,(詳細資訊請參考
沿著大馬路繼續往前走,
前方可以看到圓環,
圓環右邊為楞嚴閣,往上可以到風櫃斗湖步道、遊客
道路左邊之路標,
圓環上有一間小聖公媽廟
右邊為楞嚴閣,大門深鎖,並未對外開放,
「楞嚴」兩字乃出自於佛教經典中的《楞嚴經》
(《金剛經》),第二代住持本圓法師於民國15年
(西元1926年)興建,建材採觀音山石砌成二層石
屋,建築的形式融合了中西合併的多種不同風格,騎
樓廊道呈現出的是北台灣的地方色彩,石柱的柱頭則
是帶著典雅巴洛克造型的風味,屋頂的三角頂立面,
呈現出的是強烈的印度佛教風格,加上院內老樹林
立,更彰顯出建築的厚實與典雅。
(以上出自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觀音山 楞嚴閣),
走往圓環左邊,進入開山園,
前方是三個大佛像,大佛像的手持法器都不同,
左邊有個觀景台,
走往三佛像右邊石砌步道,
右前方是涼亭,左前方是石桌石椅,
這涼亭有別於一般涼亭,蠻有設計感,
走往左方石桌石椅,
三個大佛像,手持法器不同,石桌石椅旁之大佛像,
石桌石椅右邊走道可至開山院,
往下走至開山院,
也是未對外開放,
開山院是一座石砌二樓古樸建築,由本圓法師建於民
國14年(西元1925年),做為老僧安心靜修、傳承佛
法之所。
院內兩層樓建築大多用觀音山石所砌成,圓頂的建築
造型可能仿自古老的印度天竺佛教建築,四方型的結
構,卻是歐式的洋樓,二樓的窗台卻全都是拱型,混
雜著中國閩南式建築與西方建築的綜合體,說明了這
棟小小的佛院,建造當時深深受到日式西化的建築風
格影響。
開山院與楞巖閣相距不遠,且又都是弘法、清修之
地,因而有「子母院」之稱,
(以上出自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觀音山 開山院),
走往三佛像旁邊觀景台,觀景台旁的大佛像,
走到觀景台,
觀景台視野也不錯,
石砌廣場近入口旁之開山園解說碑,
前往圓環旁之林蔭步道,林稍步道入口位於生態園區
旁,分為兩段,這是第二段出口,今天從這裡開始
走,
走一小段就右轉,
穿梭於林間,沿路都有樹蔭,
旁邊看到楞嚴閣圍牆,
遠望台北地區,
林梢步道沿山勢而建,
前方垂直的之字形樓梯,
可走道上方步道,
之字形樓梯下平台,
視野被樹擋住了,
爬上之字形樓梯後,是第二段林稍步道入口,
接凌雲路三段,
左轉走凌雲路三段,
沿著凌雲路三段直走,
走到第一段林稍步道出口,
走一小段右轉,
轉灣後視野很好,
一樣穿梭於林間,
步道前方有涼亭與觀景平台,
觀景平台的視野被樹擋住了,視野並不好,
後續步道幾乎都在林間穿梭,
都有樹蔭,
步道旁有往上階梯,接凌雲路三段,
左轉續走林稍步道,
快走到林稍步道第一段入口,
入口在生態園區旁,
走到生態園區了,
石砌步道兩旁是修剪過的草地,
右轉可走到賞鷹平台,
沿著有弧度樓梯往上走,
到達賞鷹平台,視野很好,園區每年3至5月有赤腹鷹
過境,赤腹鷹體長28~32公分,繁殖於中國大陸及朝
鮮等地方,冬季避寒南遷,較南路鷹早些來臨,於九
月初過境台灣,至九月下旬、十月初則大量經南台灣
飛往東南亞過冬,赤腹鷹腹面淡橙色,雌鳥色澤較雄
鳥濃,翼尖黑色明顯,雄成鳥虹膜暗紅色雌成鳥虹膜
黃色,幼鳥翼尖不黑,虹膜則為霧黃色。
(以上資料出自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觀音山 生態園區)
很有造型的賞鷹平台,
賞鷹平台上,由左至右(圖1、圖2),
遠望前方大台北地區風景,
圖1.
圖2.
賞景、拍照後,離開賞鷹平台,
沿著林間步道,生態園區前大馬路,
生態園區另一邊的長條形涼亭,
經過長條形涼亭後,
走往前方停車場,
停車場旁車道,
往上走到凌雲路三段,
往左就是公車站牌,
越過凌雲路三段,往上可以走到遊客中心,
先經過遊客中心下方停車場,
再往上就到遊客中心了,
回望凌雲路三段旁之公車站牌,
走到遊客中心前廣場,
廣場左邊是石雕公園,
石雕公園左邊(紅線部分)或右邊往上道路,都可到達
牛港稜步道登山口,
(詳細資訊請參考觀音山 牛港稜步道【新北市 五股】),
觀音山火山熔岩冷卻後所形成的岩石中,除了一些早
期噴發的玄武岩之外,最主要的都是安山岩。
由於質地堅硬細密、不易碎裂,自清代起就常作為建
築與雕刻使用,俗稱觀音石。在鋼筋混凝土尚未普遍
使用之年代,不論步道階梯或是廟宇,或是民宅的屋
基、牆身、窗櫺和門楣,許許多多的場合,都可以見
到這些採自觀音山的石材。
為緬懷觀音山的採石歲月,服務中心旁規劃了一座石
雕公園。園中並委託石雕家王秀杞先生創作「龍的傳
人」的巨型石雕作品。其係由整塊觀音石切割雕刻後
結合而成,高10公尺,直徑1.5公尺,各層雕刻主題各
有不同,包括有台灣景觀、風景名勝和民俗技藝等,
成為觀音山的精神地標。
(以上資料出自 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觀音山遊客中心)
石雕作品:龍的傳人,
石雕作品:母子,
「龍的傳人」石雕作品的解說石碑,
欣賞完石雕作品後,經過遊客中心前廣場,
走到往下大馬路,前方左邊有個往上樓梯,
往上走,可走到風櫃斗湖步道登山口,
(詳細資訊請參考
觀音山 風櫃斗湖步道 登硬漢嶺最短的步道 但坡度較陡峭【新北市 五股】),
往下走到凌雲路三段,左轉直走,
走到凌雲路三段第一個往下階梯,往下是生態園區的
長條形涼亭旁,
往上可到風櫃斗湖步道登山口(藍線箭頭),
往下直接走到林稍步道第一段,
岔路往上路口,左邊有個獅子公園,
往上可到風櫃斗湖步道登山口(藍線箭頭),
(詳細資訊請參考觀音山 風櫃斗湖步道 登硬漢嶺最短的步道 但坡度較陡峭【新北市 五股】),
繼續直走凌雲路三段(紅線箭頭),
走到林稍步道第一段出口(紅線箭頭旁),
繼續往前,
走到林稍步道第二段入口(紅線箭頭旁),
往前經過開山園前圓環,繼續走回凌雲禪寺停車場,
結束今日觀音山 林稍步道之旅。
======= 拍照日期:107-09-14 =======
林梢步道位於生態園區旁,沿山勢而建,猶如穿梭林
間,沿路都有樹蔭,漫步其間極為適意,是老少咸宜
的親子路線。
林梢步道分為兩段,第一段起點在生態園區,走至凌
雲路三段,中有茄苳園可供休憩,第二段起點凌雲路
三段旁,終點在開山園旁。
遊客若停車於遊客中心停車場(或公車在遊客中心站下
車),則從生態園區走第一段、第二段至開山園,
也可停於凌雲禪寺停車場(或公車在凌雲禪寺站下
車),則從生態園區走第二段、第一段至生態園區、遊
客中心。
這次行程如下(參考上圖):
去程 紅線部分
1. 凌雲禪寺停車場 → 2. 楞嚴閣、開山園 →
林稍步道 → 3. 生態園區 →
4. 遊客中心、石雕公園
回程 藍線部分
4. 遊客中心、石雕公園 → 凌雲路三段旁人行步道
→ 獅子公園 → 2. 楞嚴閣、開山園
→ 1. 凌雲禪寺停車場
※林稍步道【新北市 五股】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 中山高 → 五股交流道 → 台64號快速道路(八里
方向) → 觀音山交流道 → 凌雲路三段前行5.8
公里 → 凌雲禪寺停車場(或觀音山遊客中心)
2. 台北 → 士林 → 大度路 → 關渡大橋 →
五股方向 → 成泰路4段(103縣道)→
凌雲路(北53-1鄉鎮道) →
凌雲禪寺停車場(或觀音山遊客中心)
大眾運輸:
1. 搭捷運蘆洲線 → 蘆洲站 → 3號出口 →
搭橘20公車 → 凌雲禪寺下車 →
觀音山遊客中心
2. 台北塔城街搭乘三重客運785號公車(北門-觀音
山) → 凌雲寺下車 → 觀音山遊客中心
希望本篇能讓你(妳)瞭解此景點,
並歡迎各位加入(進入按讚
)粉絲專頁一起討論,
隨時分享我的新體驗,
也請不吝留言,
謝謝!
※ 延伸閱讀
觀音山 步道 (參考上圖):
A. 硬漢嶺步道登山口
B. 牛港稜步道登山口
C. 風櫃斗湖步道登山口
觀音山 風櫃斗湖步道 登硬漢嶺最短的步道 但坡度較陡峭【新北市 五股】
D. 尖山(占山)步道登山口